首页

国产踢裆网

时间:2025-05-24 23:19:13 作者:习近平就越南前国家主席陈德良逝世向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和越南国家主席梁强致唁电 浏览量:74217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 题:中国—东盟博览会20年来有哪些成功之道?

  ——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

  中新社记者 林艳华 林浩

  今年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创办20周年。当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稳步推进。20年来,东博会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20年来,为促进中国—东盟战略互信和全方位交流合作带来哪些深远影响?

  许宁宁: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对话关系,经过10余年合作发展,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双方绝大多数产品贸易将实行零关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中国与东盟实施融合发展。

  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需要增进互信和友好关系、需要双方增进一系列领域合作,特别需要有一个推动贸易和投资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此应运而生。

  2003年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关系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达到共赢提供了重要平台,为后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实践证明,20年来,每年举办的东博会为中国—东盟深化合作、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以及广西的扩大开放,发挥了重大战略支撑和催化作用,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20年来,我每年都到南宁参会,见证了东博会走过的“黄金十年”“钻石十年”,见证了该盛会成为中国—东盟互利发展的助推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务实平台,形成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带动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互为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从1.0版向2.0版升级并迈向3.0版,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9月16日,广西南宁市,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当天,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东博会自第11届起,设特邀合作伙伴,邀请中国和东盟以外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RCEP成员国担任,以推动“一带”与“一路”的有机衔接。您如何评价东博会从服务“10+1”合作向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及RCEP合作拓展?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扣中国—东盟合作的时代需求,推动落实中国—东盟达成的一系列共识文件、联合声明、行动计划,这也是20年来东博会的成功之道。

  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特别是中老铁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表明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正在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建设为东盟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认知度持续提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东博会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等。目前,中国和东盟10国都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共识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与东盟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许多成就。

  今年的东博会持续拓展平台功能,邀请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展参会,专设RCEP专题展区、“一带一路”展区,举办RCEP经贸工商高峰论坛、日韩企业广西行及“一带一路”专题活动,将在更大范围促进合作共赢。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将如何助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

  许宁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因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而生,也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中国—东盟在相互开放中携手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版在2010年建成,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大标志,覆盖双方90%以上的税目产品实施贸易零关税,让中国和东盟的经济越来越融合。2019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带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推出2.0版,双方进一步开放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主要是基于当前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需求及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并关切使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中小微企业。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有利于地区可持续创新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的嵌合,同时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构建更有利条件。

  尽快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还需要双方达成更多共识,建设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今年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70多场相关会议和活动,充分彰显双方合作需求不断上升。为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双方搭建重要的合作对接平台,将有力推进3.0版谈判。

2023年9月16日,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展会将于9月19日闭幕。俞靖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世界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该保持怎样的双方经贸关系?未来中国—东盟深化区域产业链合作将如何提质增效、对世界未来有何影响?

  许宁宁:个别大国实施的单边行动和贸易保护,制约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东盟长期以来实施多边主义和开放战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与东盟发展政策格格不入。

2023年9月17日,东盟博览会二十周年成果展。彭寰 摄

  过去东盟把欧盟作为学习榜样,但自从英国脱欧后,东盟很少再提向欧盟学习,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东盟充分吸取欧盟教训,特别强调不选边站,并反对北约东扩,与许多国家都加深了友好关系。

  中国和东盟毗邻而居、倡导多边合作,双方产业互补性很强,理应加强政治互信、经贸往来,为地区稳定、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一直把推动产业合作作为一个重点方向,在刚刚召开的第2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经济融合和联动发展,携手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进新兴产业合作,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中国—东盟正在把推进产业合作作为区域产业链合作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激发更多创新活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打造新的生产力和发展优势。

  本届东博会立足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起点,着眼高水平开放合作,推进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受访者简介:

  许宁宁,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外交学院、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1年-1990年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1991年至今专门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出版《中国—东盟历史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许宁宁:中国—东盟“零关税”日记》等24本经济学著作。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数贸会观察:深化“丝路电商”国际合作 共享发展新机遇

9月20至9月22日,2024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以“环上海”为特色,串联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赛事为期3天,这也是上海首次由五个新城联动举办体育赛事。(缪璐 杨海燕制作 徐妙巧 视频来源 上海市体育局)

云南楚雄开展送温暖活动 为归侨侨眷解难事办实事

吉隆坡2月20日电 (记者 陈悦)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社交媒体20日发布两张其在医院中的照片,并称其仍在住院治疗康复中。

“时代裙英”论坛张园举办 127年前见证中国女学及女性力量崛起

目前,江苏省已有121家医疗机构完成院内信息系统与江苏省卫生健康云临床检验平台接口软件开发并完成测试,其中已开始推广使用的有38家,覆盖到全省各设区市;自今年9月以来,已上传群众检验报告612万份。

(第七届进博会)广拓朋友圈 展商“牵手”忙

另一家鞋企在当地落地7年。在属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该鞋企从一家小规模企业发展成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时尚女鞋远销欧美国家和地区。该鞋厂负责人陈青松介绍说,这些年,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去年我们生产了100多万双女鞋,今年的目标是200万双。”

“银杏”成为11月影响海南省的最强台风

长汀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经过持续治理,如今的长汀山河披绿,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小山包,其实是当地专门保留下来的实验地,用作水土流失治理的课题研究。

相关资讯
美国考虑以中俄合作为由制裁中国企业? 中方回应

新质生产力是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其发挥作用过程就是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新型劳动者通过新型劳动工具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对象、新型劳动工具等新型要素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更要实现新型生产要素合理匹配、优化组合的跃升,从而形成更高效率、更好水平的生产函数,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快速提升。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普遍联系的视角处理好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关系,形成各生产要素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新型劳动者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活跃的主体作用,发扬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精神,大力培育新型劳动者;要充分认识把握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的属性,适应数智化时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劳动工具具有的革命性的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型劳动工具效能的有效发挥,还依赖于新型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新型劳动对象的丰富场景、新型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